記於2006年9月11日
流浪是為了認識自己,因為越是面對異己,才越能看到自己。
流浪是為了成長,因為在不受呵護的環境裡,方能盡情發展。
流浪是為了回家,好讓嶄新的自己,能再度扎根深入故土裡。
林懷民在2004年將他獲得的行政院文化獎獎金捐出,並向各界廣為募款,成立了所謂的「流浪者計畫」。他希望藉此能讓更多人有機會去流浪,去體驗另一種生命形態與文化氛圍,藉以豐富自己,就像他30年前所經歷過的情形那樣。而這個計畫的執行迄今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並且堅持只獎助到亞洲流浪的藝術創作者,獎助項目包括8-15萬的獎金、經濟艙來回機票、簽證費以及旅遊保險。真是一個讓人心激昂的計畫!
儘管流浪一詞帶著浪漫的泛音,但這絕不是迪斯奈童話式的浪漫。事實上,流浪並不是觀光。流浪是要把自己冒險拋到一個充滿各種未知因素的異鄉,而不是乖乖按照導遊規劃好的「安全路線」去遊走。因為它的目的是要去體會真正活生生的風土民情,而不是去偷窺新奇的俗民表演。所以,流浪必定是一種非常密集的異地生活體驗、一種會在自己生命中留下印跡的生活型態。它不需要靠著拿出「曾到此一遊」的照片或錄影來證明自己,因為流浪者整個人的突然轉變就足以說明一切。浪人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而是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在外邦經歷了轉化過程的新人。這就是自我成長的辯證法。
其實,出國唸書何嘗不是一種流浪。因為到陌生國度去留學,也是一種將自己拋入異鄉以尋求自我成長的旅程,而且是一段既漫長又痛苦的蛻變之旅。凡是帶著「觀光」心態去留學的人,最後要嘛就胎死腹中,要嘛則是退化成四不像。因為他們之前並不知道:流浪不是只需要準備旅費就夠了,它還需要勇氣與毅力才行。所以想要出國唸書的人,最好還是先擬定一份流浪者計畫,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已經準備好要出航了。
[延伸觀賞]
天下雜誌採訪林懷民的影片「新流浪者之歌」。
2007年9月8日
流浪者計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