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於2006年11月7日
這陣子不小心染上了流行性感冒,迄今已整整病了三個禮拜,整天躲在家休養也將近有兩週的時間。由於上個星期的身體狀況最糟,整天咳嗽個不停,所以也就沒去合唱團練唱,記缺席一次。
在家閒賦沒事,本想趁機來做個威爾第「安魂曲」線上DIY伴唱教材。誰知才剛把借來的CD轉成MP3檔不久,筆記電腦就突然因風扇當掉而無法開機, 所有存在電腦裡的資料彷彿都被魔法封在一個異次元的世界裡,一間萬能工作室瞬間變回一塊破舊無用的廢鐵。要不是我剛好下週有事得回台灣一個星期,可順便把它帶回去修理,否則此刻生病又遇衰運,恐怕只能無奈高唱「悲到最高點」了。哀痛之餘,只好強迫自己先轉移注意力去做點別的事情,以免顧影自憐。於是,我就思考起一個語文上的問題。(沒辦法,我的興趣之一就是思考。)
話說我看到不少辭典將「生病」之台語漢字標為「破病」(譬如:基準台音辭典、台華線頂辭典、楊青矗的《台華雙語辭典》)。但是我心裡卻一直覺得不太對勁,因為「破」字之核心概念本當是以「破碎」、「破除」為主,而這若跟「病」字連用時,似乎應解成「袪除疾病」才比較妥當。(譬如《廣弘明集》裡即有「當知文字經典本在破病滅惑為先」一語。)如此一來,則就跟「生病」一詞之概念大相逕庭。所以我大膽假設「破」字在此僅是同音字而已,並且試圖參考楊秀芳「本字考求的方法」來去為其找出一個更恰當的字來。 我遍索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上「破」的同音字後,找到了一個字「醱」,本義為「將酒再釀」。續查正中書局的《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得知「醱」之發音為「普豁切」,恰為台語「破」之同音字。再看該字典的解釋,則其字義除「酒再釀」之外,還有「擴散」之意。若我們把「醱」與「病」兩字連起來,則可引出「發病」之意,喻病症有如酒釀發酵那樣生成。這聽起來比「破病」還合理得多,而且也頗有詩意的。如果我們接下來還能在華語古典文獻中找到使用「醱病」一詞之例證的話,那就更完美了。
再回過頭來談談合唱團練唱吧!由於上個星期已經缺席一次,而我回台灣的那一週肯定也要缺席一次,已快接近「最多缺席三次」的規定邊緣。所以本週儘管醱病的身體仍未完全康復,還是強迫自己出門到大學練唱。這樣比較保險一點。至少下次若又再碰到像生病這種不可抗拒的事情時,還可以有一次缺席的機會。
到了練唱的教室,雖然人還是多,但已沒有像上次那樣誇張到一堆人沒有位子坐的地步。而指揮一站上台就很高興地向大家報告,他今天終於完成了所有試唱審核的工作。他說這次總共有約150人報名試唱,實到約120人,最後總共取52人。接著,指揮就按照慣例請所有新成員站起來,接受其他人鼓掌歡迎。這個入團儀式以往都是在第三週舉行,沒想到這回竟然因為報名人數遽增而破天荒地延到第四週。這其實意味著合唱團這幾年的整體表現確實不賴,所以才會吸引這麼多人過來,而這對我們這位才31歲的年輕指揮來說,更是一大成就與肯定,難怪他會如此喜形於色。
開始正式練唱時,我嘴裡就一直含著從台灣帶來的(號稱法國進口的)「樺達喉糖」,這樣除了可以減緩咽喉發炎的症狀外,還可刺激分泌唾液,以避免讓口腔黏膜過於乾燥。因為德國冬天室內空氣特別乾燥,再加上唱歌時最易口乾,而乾燥的喉腔黏膜非常容易受外來刺激而讓人產生咳嗽症狀,所以這時嘴裡含顆糖有助於減少咳嗽的次數。另外,我遇到高音時也盡量唱小聲點,以減少喉嚨的負擔。如此雙管齊下,倒也順利渡過兩個半小時的練唱時間,全程只有偶爾小咳幾聲而已。只不過唱完之後,精神頗為疲憊,咽喉也有灼熱感,趕緊又再塞兩顆喉糖到嘴裡,鎮定一下喉嚨。想到這個星期六我們還要加練一次,希望到時我的身體狀況已有所改善。
2007年11月26日
威爾第安魂曲_醱病練唱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