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團的故事之所以會讓人感動,是因為合唱能讓人的心對彼此敞開。在敞開心扉的那一瞬間,大家的聲音才能融合在一起。恰恰正在此時,我們確認了人間真的存在著真誠相待的片刻。那是個非常奇妙的片刻,儘管人生難得幾回有。我相信,只要曾經有過那種體會的人,就不會真正陷入悲觀主義的泥沼。他/她會知道,縱使世間險惡狡詐無窮,但這絕對不是因為人完全沒有能力去超越它,而只在於人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然,他/她也不會過度樂觀,以為一切困噩環境都能瞬間轉變成美麗新世界,但是他/她還是會認為那樣的機會是值得追尋的。
2004年瑞典的一部影片「As It Is in Heaven(如在天堂)」,很漂亮地把這個境界給表現出來。故事講一個從小有音樂天份的名指揮家Daniel Daréus,音樂會一直滿檔,直到有一次在音樂會中心臟病發,決定告離樂壇,回到童年曾住過的一個偏僻小鎮。他因緣際會地當上小鎮裡的教會合唱團指揮,將那個本來音樂水準平庸的小團給帶了起來,並讓團員在音樂中逐漸找到自己、一個能告別過往不幸的自己。而在這過程中,他也找到了自己,完成了他的夢想:表演出讓人心敞開的音樂。
他認為要做到這點並不難,只要每個人都先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即可。這點其實不光適用在人聲合唱裡,也適用在人生其他地方。因為唯有先了解自己,才能知道如何配合別人;那不是在委屈求全,而是要找到一個既能誠實面對自己,又能對他人敞開心胸的方式。Daréus是如此跟教會合唱團員們說的:「一切都從傾聽開始。不妨想像一下,其實所有的音樂早已都在某處,高高在上,到處顫動著。而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傾聽,準備好去把它從上頭取下來。所有人都有其基本音調。每個人自身裡有有這個屬於自己的音。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去找到它。」於是,大家就各自發出聲音,慢慢找到自己適合的音,同時各自也慢慢找到了能夠彼此產生合聲的音。
這部片子還有個地方值得一提,就是它最後一幕裡的合唱比賽似乎真有其事,因為現場可看到好幾個國家的合唱團。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DVD畫面裡從「1小時52分51秒」處起到「1小時53分02秒」,以及「2小時01分15秒」起到「2小時01分28秒」為止,都有出現過幾次台灣官方國旗,這表示會場上也有台灣的合唱團隊伍參加比賽,且當時大會沒有蒙受某國壓力而干預台灣國旗的掛設。
身為台灣子弟,近來又正值台灣力求在國際間發聲,故看到這一幕自然感觸更加複雜。於是乎,我心默禱著:台灣!台灣!去找尋屬於自己的聲音,盡力唱出自己的美吧!
[延伸聆聽]
台北室內合唱團參加2006年第22屆匈牙利巴爾托克國際合唱比賽決賽表演曲目
第一首「Csodafiu-szarvas」
決賽--Csodafiu-szarvas
第二首「一隻鳥仔」
決賽 -- 一隻鳥仔
[延伸閱讀]
Kuang_台灣合唱團參加國際合唱比賽常碰到的問題:Part I、Part I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