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於2007年1月20日
合唱是入門門檻比較低的一種音樂表演形式。只要你不是五音不全,就算聲音沙啞、不會視譜、沒學過任何樂器、不懂聲樂技巧,還是可以參加的。當然啦!聲音越乾淨、音準越好的人會越受歡迎,但是真正決定能否成為合唱團成員的關鍵,是在於合唱團本身的音樂要求水準,跟合唱團的規模大小或成員屬性則沒有必然的關係。
慕尼黑大學合唱團是個混聲合唱團,其主要成員是20歲出頭的年輕大學生。正是因為年紀輕,所以團員裡頭總會有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其之所以參加合唱團,要嘛是想交男女朋友,要嘛則是想上台出鋒頭,反正就是跟「純唱歌」一事無關就對了。倘若該合唱團自身的要求也不嚴格的話,則團裡自然就會有較多音色差或音感差的濫竽充數者,而且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那些以聯誼為唯一目的的年輕男女。當然如果大家都能唱得開心,自娛娛人,就算唱得不好也沒什麼大不了。只不過這樣一來其就難以精進,自然也就無法享受到唱複雜曲目的樂趣。
我聽說慕尼黑大學合唱團以前的水準不怎麼樣,據聞是因為它的前任老指揮Hans Rudolf Zöbeley──年屆72時才交下棒子──音準不太好,在新進團員的入團試唱時也沒有特別注意挑選,所以早期收進來的那些老團員程度也就參差不齊。(2007年12月24日補記:前一陣子收到合唱團傳來的電子郵件,說老指揮剛於12月5日去世,享年76歲。)自從2003年現任指揮Johannes Kleinjung上任以來,即針對此現象展開一連串的改善措施,試圖讓合唱團慢慢提升水準,為的就是要能夠帶得起更具挑戰性的困難曲子。然而,由於合唱團的固定老團員為數也不少,大刀闊斧地改革必定引起大反彈,所以他採取較為溫和的方法,分別從兩個方面來下手。
首先,他有計畫地逐步過濾掉水準較差的人。其第一步就是加強篩選新進團員,而且篩選標準有逐年提升的趨向。根據2005年4月15日南德日報的採訪報導,每學期來報名試唱考試的人約有120位,其中至少就有一半的人會被刷掉。第二步則是規定休息兩個學期以上的舊團員須從團員名單上剔除,若要回來唱就得比照新人處理,也就是說要通過試唱才行。幾年下來,確實可以明顯感受到團員素質有所提升;譬如兩、三年前Bass若要唱到高音Mi或低音Mi,就只聽到一兩個人的聲音而已,現在不但人多了,而且音色好的人也多了。
接著,合唱團也採取一套缺席管制制度,規定團員每人最多可以任意缺席三次;缺席超過六次的人則不能參加公演;至於缺席超過三次以上、但不滿六次者,得在演出前先試唱一遍給指揮聽,唱不好的也一樣不能登台。這樣的制度既可督促現成團員平時認真出席練習,又可趁機刷掉一堆弔兒郎當的人,確實是個較不會引起反彈的良方。不過,恰如人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還是能看到一些團員鑽漏洞,譬如缺席時找人代簽、或者趕在下半場練習時到場簽到。對此,大部分的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聽說過最扯的則是以前有個案例,明明按規定已無法上台演出,卻仍想混水摸魚跟著登台,以至於後來合唱團幹部在每次演出前都要製作登台證給演出人員,以供檢查核對人頭。
至於那些被淘汰掉的人也確實都是些意不在酒的醉翁,而且有的還很白目。怎麼說呢?話說這學期雖然參加合唱團的人數大爆滿,但我也發現平常練唱的人數並沒有比往年多,這表示裡面打混的人也不少,因此我當初就預期應會有不少人在演出前會被叫去給指揮補考驗收一下。由於自上個學期起,不得登台者及補考試唱的名單就不再於練唱時間中直接公佈,而是透過電子郵件個別通知,所以我也無法確知究竟會有多少人得去試唱。不過値得一提的是,在星期二(16日)補考日過了之後,我的電子信箱裡就開始收到試唱被當的團員透過合唱團網路郵件論壇(Mailingliste)所寄發的信。首先是一個叫做Anna的女孩子,在星期四時說她因為無法參加演出,所以決定把她的威爾第「安魂彌撒」歌譜賣掉,想問問看誰有興趣?緊接著星期五就有一個叫做Florian的男生,說他也因為同樣的理由想賣掉譜,而且還注明雖然譜上有鉛筆的痕跡,但是他可以擦掉。呵呵!不能上台就要馬上賣掉譜,德國年輕人的自私功利心態可見一斑。於是,有個Klaus-Martin看不過去,馬上就回信說這似乎稍微過頭了點。接著晚上就收到合唱團網站管理人的信,語氣雖客氣、但可就沒有這麼溫和了。他首先請大家不要再透過郵件論壇寄發這類的賣譜廣告信,接著就指出郵件論壇是為了團員的需求而設的,既然合唱團裡每個團員手上都有譜,所以這種廣告信根本就是無的放矢。這個評論還真是一針見血,只能說有的德國年輕人除了不知羞恥之外,還真是蠢到極點。
[延伸欣賞]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Symphony Orchestra and University Chorus演出:Verdi_Requi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