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於2007年1月20日
合唱是入門門檻比較低的一種音樂表演形式。只要你不是五音不全,就算聲音沙啞、不會視譜、沒學過任何樂器、不懂聲樂技巧,還是可以參加的。當然啦!聲音越乾淨、音準越好的人會越受歡迎,但是真正決定能否成為合唱團成員的關鍵,是在於合唱團本身的音樂要求水準,跟合唱團的規模大小或成員屬性則沒有必然的關係。
慕尼黑大學合唱團是個混聲合唱團,其主要成員是20歲出頭的年輕大學生。正是因為年紀輕,所以團員裡頭總會有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其之所以參加合唱團,要嘛是想交男女朋友,要嘛則是想上台出鋒頭,反正就是跟「純唱歌」一事無關就對了。倘若該合唱團自身的要求也不嚴格的話,則團裡自然就會有較多音色差或音感差的濫竽充數者,而且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那些以聯誼為唯一目的的年輕男女。當然如果大家都能唱得開心,自娛娛人,就算唱得不好也沒什麼大不了。只不過這樣一來其就難以精進,自然也就無法享受到唱複雜曲目的樂趣。
我聽說慕尼黑大學合唱團以前的水準不怎麼樣,據聞是因為它的前任老指揮Hans Rudolf Zöbeley──年屆72時才交下棒子──音準不太好,在新進團員的入團試唱時也沒有特別注意挑選,所以早期收進來的那些老團員程度也就參差不齊。(2007年12月24日補記:前一陣子收到合唱團傳來的電子郵件,說老指揮剛於12月5日去世,享年76歲。)自從2003年現任指揮Johannes Kleinjung上任以來,即針對此現象展開一連串的改善措施,試圖讓合唱團慢慢提升水準,為的就是要能夠帶得起更具挑戰性的困難曲子。然而,由於合唱團的固定老團員為數也不少,大刀闊斧地改革必定引起大反彈,所以他採取較為溫和的方法,分別從兩個方面來下手。
2007年12月24日
威爾第安魂曲_精益求精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7:06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威爾第_安魂曲
2007年12月23日
威爾第安魂曲_出城練唱記
記於2007年1月14日
大學合唱團每個學期都會到外地舉辦一次三天兩夜的週末練唱活動,這除了是要針對期末公演曲目進行密集練習,同時也是為了增加團員們間彼此認識的機會。這個活動辦了好幾年,迄今地點均是安排在巴伐利亞邦的文化古城雷根斯堡(Regensburg),該地則位於慕尼黑北方,坐火車慢車過去約需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通常行程是安排在星期五下午約三點左右由慕尼黑火車站集合出發,大家以五人一組的方式分別拿著可五人共乘的巴發利亞邦票(Bayern-Ticket)上車,抵達雷根斯堡後隨即坐上預先訂好的專用公車直奔當地青年旅館,一放妥行李,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帶往附近租借的場地展開練唱。整個活動計有5次練唱時段,除了星期五是排在傍晚外,星期六、日兩天都是早上與下午各一場。星期天下午練唱完後則馬上就收拾行李打道回府去。火車抵達慕尼黑時,則大約是七點左右。所以嚴格算起來,整個出城練唱的活動約花了50個小時。乍聽起來好像也沒有多久,不過由於其一共有5個練唱時段,若是全程都沒有參與的話,幾乎已經是瀕臨期末公演上台規定的最低限度邊緣,因此團員們對此都不敢輕忽。
回想我剛參加大學合唱團的那一年,德語的聽與說也都不好(其實現在也是一樣不好啦!),根本搞不太清楚這個出城練唱活動的細節,所以一切都乖乖按照合唱團幹部的安排,除了沒有跟出去夜遊,我都全程跟著團裡的行動。不過由於我一向早起,所以總是一大早別人還在睡覺時,就走到樓下的餐廳去吃。整個用餐間就我一個人,偶而可見到青年旅館的老闆及其助手在另一邊跑來跑去擺設供人自助取用的食物與飲料。我就這樣安靜地坐著,邊吃早餐邊看書,等到開始有團員下來吃飯時,我也吃得差不多了,就跑到樓上去梳洗一下。也不知是否因為我這麼早下來吃飯讓青年旅館的老闆不爽,反正每次我跟他好言打招呼或詢問可否先吃時,他都愛理不理,不然就是講話酸酸的。幾次下來,總是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倘若不是因為人生地不熟,不敢隨便亂跑,否則我早就出去自己找東西吃了。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20:44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威爾第_安魂曲
2007年12月19日
威爾第安魂曲_番外篇
記於2006年11月12日
為了幫大學合唱團做宣傳,指揮接了一個案子,要帶團到慕尼黑基督教路德教派的大學教堂(Evangelische Universitätskirche)──聖‧馬庫斯教堂(St. Markus)──,在其星期天做禮拜儀式時演唱三首小曲子。曲目分別是:Heinrich Schütz(1585-1672)的"Herr, auf Dich traue ich"、Charles Villiers Stanford(1852-1924)的"Justorum Animae"以及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的"Denn er hat seinen Engeln befohlen"。雖說唱的東西跟威爾第無關,但是指揮說是為了推銷合唱團,以利這次期末公演的票房銷路。畢竟若我們每次公演都想要唱大曲目的話,就得再加找交響樂團或甚至獨唱者來合作,而這些都是需要付演出費的。所以為了籌措這些經費,就得努力拉親友來聽,或到處張貼宣傳海報。再加上我們這學期的公演嘗試在原有的三級票價制(20, 15, 12歐元)外,新添一款25歐元的票,以期能賺更多一點經費,因此就更不能放棄這次現場表演的機會,要把它當作是自我推銷的廣告,以求吸引更多人來買票。
在指揮的道德勸說下,合唱團裡大約有70個人報名參加這次演出,我也有報名插上一腳。不過,我之所以決定參加,其實也是有經過一番考慮的。雖然我這天早上並沒什麼特別重要的事要做,但是此刻身體仍舊微恙、尚需靜養,而且返鄉在即,也需要準備一下行李,總之就經濟理性的角度來考量,似乎是待在家裡才比較好一點。不過,我後來又想了想,覺得既然要唱的曲子中有兩首我曾經唱過,而且也不曾在德國教堂裡唱過歌,似乎去幫忙唱也不會花太多的時間與心力,又可賺個新經驗,何樂不為呢?所以......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21:45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威爾第_安魂曲
2007年11月26日
威爾第安魂曲_醱病練唱記
記於2006年11月7日
這陣子不小心染上了流行性感冒,迄今已整整病了三個禮拜,整天躲在家休養也將近有兩週的時間。由於上個星期的身體狀況最糟,整天咳嗽個不停,所以也就沒去合唱團練唱,記缺席一次。
在家閒賦沒事,本想趁機來做個威爾第「安魂曲」線上DIY伴唱教材。誰知才剛把借來的CD轉成MP3檔不久,筆記電腦就突然因風扇當掉而無法開機, 所有存在電腦裡的資料彷彿都被魔法封在一個異次元的世界裡,一間萬能工作室瞬間變回一塊破舊無用的廢鐵。要不是我剛好下週有事得回台灣一個星期,可順便把它帶回去修理,否則此刻生病又遇衰運,恐怕只能無奈高唱「悲到最高點」了。哀痛之餘,只好強迫自己先轉移注意力去做點別的事情,以免顧影自憐。於是,我就思考起一個語文上的問題。(沒辦法,我的興趣之一就是思考。)話說我看到不少辭典將「生病」之台語漢字標為「破病」(譬如:基準台音辭典、台華線頂辭典、楊青矗的《台華雙語辭典》)。但是我心裡卻一直覺得不太對勁,因為「破」字之核心概念本當是以「破碎」、「破除」為主,而這若跟「病」字連用時,似乎應解成「袪除疾病」才比較妥當。(譬如《廣弘明集》裡即有「當知文字經典本在破病滅惑為先」一語。)如此一來,則就跟「生病」一詞之概念大相逕庭。所以我大膽假設「破」字在此僅是同音字而已,並且試圖參考楊秀芳「本字考求的方法」來去為其找出一個更恰當的字來。 我遍索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上「破」的同音字後,找到了一個字「醱」,本義為「將酒再釀」。續查正中書局的《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得知「醱」之發音為「普豁切」,恰為台語「破」之同音字。再看該字典的解釋,則其字義除「酒再釀」之外,還有「擴散」之意。若我們把「醱」與「病」兩字連起來,則可引出「發病」之意,喻病症有如酒釀發酵那樣生成。這聽起來比「破病」還合理得多,而且也頗有詩意的。如果我們接下來還能在華語古典文獻中找到使用「醱病」一詞之例證的話,那就更完美了。
再回過頭來談談合唱團練唱吧!由於上個星期已經缺席一次,而我回台灣的那一週肯定也要缺席一次,已快接近「最多缺席三次」的規定邊緣。所以本週儘管醱病的身體仍未完全康復,還是強迫自己出門到大學練唱。這樣比較保險一點。至少下次若又再碰到像生病這種不可抗拒的事情時,還可以有一次缺席的機會。
到了練唱的教室,雖然人還是多,但已沒有像上次那樣誇張到一堆人沒有位子坐的地步。而指揮一站上台就很高興地向大家報告,他今天終於完成了所有試唱審核的工作。他說這次總共有約150人報名試唱,實到約120人,最後總共取52人。接著,指揮就按照慣例請所有新成員站起來,接受其他人鼓掌歡迎。這個入團儀式以往都是在第三週舉行,沒想到這回竟然因為報名人數遽增而破天荒地延到第四週。這其實意味著合唱團這幾年的整體表現確實不賴,所以才會吸引這麼多人過來,而這對我們這位才31歲的年輕指揮來說,更是一大成就與肯定,難怪他會如此喜形於色。
開始正式練唱時,我嘴裡就一直含著從台灣帶來的(號稱法國進口的)「樺達喉糖」,這樣除了可以減緩咽喉發炎的症狀外,還可刺激分泌唾液,以避免讓口腔黏膜過於乾燥。因為德國冬天室內空氣特別乾燥,再加上唱歌時最易口乾,而乾燥的喉腔黏膜非常容易受外來刺激而讓人產生咳嗽症狀,所以這時嘴裡含顆糖有助於減少咳嗽的次數。另外,我遇到高音時也盡量唱小聲點,以減少喉嚨的負擔。如此雙管齊下,倒也順利渡過兩個半小時的練唱時間,全程只有偶爾小咳幾聲而已。只不過唱完之後,精神頗為疲憊,咽喉也有灼熱感,趕緊又再塞兩顆喉糖到嘴裡,鎮定一下喉嚨。想到這個星期六我們還要加練一次,希望到時我的身體狀況已有所改善。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9:35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威爾第_安魂曲
2007年11月13日
奇切斯特詩篇_歌詞篇
本學期大學合唱團要唱三個曲目,其中之一是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奇切斯特詩篇(Chichester Psalms)」。
我對音樂知識本來就是見識淺薄,之前只知道伯恩斯坦就是那位於1957年寫下著名音樂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的作曲者,並不知道他還有寫合唱曲。經查閱維基百科,得知「奇切斯特詩篇」是他在1965年創作的。喔!看來其歷史也沒有很久囉!再繼續追查孤狗,則發現這個曲目於2005年時曾在台灣表演過,是由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暨附設合唱團、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及台北女聲合唱團合作演出的。除此之外,似乎就沒有別的了。所以這麼說來,我的孤陋寡聞倒也就更可理解(或說更可原諒)了,畢竟那時我人也不在台灣嘛!
儘管我事前對這個曲目全然不熟悉,而且其樂譜的價錢也比往常合唱團所買的還要來得貴些,但是當我在第一次拿起樂譜練唱該曲目時,竟然不禁高興了起來。因為它特別不好唱,亦即:它的不合諧音特多,而且它的歌詞還都是希伯來文哩!但這又有什麼好高興的呢?當然不是因為我會唸會唱,而是因為大家都不會唸也不會唱!哈哈!我作為一個外國人,這時在這個合唱團裡突然不再屈居劣勢了。其他本國籍團員現在終於可以感受到我那種看歌詞就顧不了音符的苦處了!
正是因為德國人也都看不懂希伯來文歌詞,所以指揮在練唱時還要帶大家一起練習咬字發音,並且還要求大家回家後也要練習唸歌詞。不過我這學期比較懶,沒什麼勁在家偷偷練習,更不用說還要去借CD轉mp3檔了。為了稍微減少一點罪咎感,在此將其歌詞轉載如下,並附上網路中找到的歌詞朗誦錄音檔連結。畢竟自己不花時間練習唸歌詞的話,至少也得聽別人唸,充數一下嘛!
1_ Urah, hanevel.mp3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21:54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伯恩斯坦_奇切斯特詩篇
2007年10月24日
威爾第安魂曲_練唱大爆滿
記於2006年10月24日
上個星期二傍晚去參加本學期合唱團第一次練唱,由於之前交通時間沒算好,所以遲到約10分鐘。還沒走到教室門口,就發現有點異常,因為門是開著的。啊!原來是教室大爆滿,連門口都站滿人,以致於門都無法關起來。剛好那時我的身體狀況也不太好,覺得有點疲倦,遂當機立斷,先去跟走廊上擺攤的譜務買下「安魂曲」的鋼琴伴奏譜,然後就落跑回家去休息。心想,雖然合唱團有規定,缺席超過三次就得通過試唱考試後才能參加期末公演,但是按照個人過去幾學期的經驗,通常第一、二周的練唱並不會叫團員簽到,而既然我現在也擠不進教室去,不如乾脆就趁機來一招技術性缺席吧!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2:44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威爾第_安魂曲
2007年10月22日
威爾第安魂曲_序曲之前
記於2006年10月11日
下個星期就要開學了!大學合唱團在這個新學期要唱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的「安魂曲彌撒」(Missa da Requiem),這將是我在這個合唱團裡唱的第三個安魂曲。第一個是2004年初唱的德弗乍克(Antonín Dvořák)「安魂曲」(Requiem op. 89 für Soli, Chor und Orchester);第二個是2005年夏唱的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德意志安魂曲」(Ein deutsches Requiem)。真是越唱越過癮。以前在台灣參加合唱團時,幾乎都是唱一些比較小品的歌曲,這是因為團員人數有限的關係。其實我也很喜歡當時唱的那些小曲子,但是唱大曲子有它不同的樂趣,譬如可以縱情地唱出聲音來,就彷彿是要把內心長期鬱悶的糾結都給唱開來一樣。而後者正是此刻在外流浪苦讀的我所亟需的。
從高中時代因緣際會被糊裡糊塗地拉去參加合唱團起,唱歌就成了我靈魂的安定劑。不過,我在當時其實尚未深刻體會到這點,而只是很直接地感覺到:當所有人的聲音能美妙地融合在一起時,儘管只是短短幾秒鐘,也都會讓我內心感動不已。回想起來,倘若那時沒有體驗過這種美妙的生命經驗的話,真不知我現在是否還能保有內心中那點樂觀的小星火。「因為曾經見識過真實的美善,所以才能夠有勇氣去面對一切的虛無主義。」這是我在投身哲學之路多年後,方才清楚意識到的。
這麼說來,唱「安魂曲」可就有雙重的安魂作用了:既安定聽者的靈魂,也安定歌者的靈魂。確實,「安魂曲」本來就從未是為死者服務的,它其實是為了生者而做的,為的是要讓生者不再去沉溺於虛無的死亡中。於是,我終於明白了,「安魂曲」也是一種對抗虛無主義的形式!
[延伸閱讀]
奧非斯: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安魂曲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7:11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威爾第_安魂曲
2007年10月18日
布蘭詩歌_再接再厲
記於2006年12月12日
雖說先前還在講自己猶豫著是否要參加12月份「布蘭詩歌」的演出,但是到了真正要下決定的時候,其實也沒考慮太多的時間就毅然報名了。果然「在Gasteig再唱一遍布蘭詩歌」這件事對我還是比較有吸引力,再者又想到11月中旬要回台灣一週,這必定會影響到我唸書的步調,以致於回來後也不可能馬上就進入狀況,遂不如乾脆一點,上台去唱個爽快也好。以下即略記這次演唱會練習與演出時的經過:
話說一開始聽合唱團指揮公佈練習時間,只花11月27、29日以及12月6日三天的晚上,每次都約只練習兩個半小時,然後12月12日演唱會當天則是在演出前兩個小時會再彩排一次。那時我還心想或許是因為大學合唱團9月才剛演唱過一次「布蘭詩歌」,理當記憶猶新,所以指揮為這次演出所設定的練習時間比上次更少且更緊湊。
11月27日的練唱是在大學的小禮堂教室舉行,由合唱團指揮親自帶唱。在這之前,合唱團幹部就曾發過一、兩封狀似告急的電子郵件,呼籲大家踴躍報名,因為參加人數仍嫌不足。這天當我走進入練唱的教室裡,見人數並未如我預想中的少,本來還想大概是那些通告有見效,不過再定神一看,發現現場冒出許多灰髮老人,原來是另外兩個合唱團的人也都過來一塊練唱──我是到此刻才曉得他們幾乎根本就算是常青團。儘管我在兩個月前才剛上台唱過一遍「布蘭詩歌」,但是這次重新拿起樂譜來唱,竟發覺到有很多段落都很陌生,真搞不清楚到底是我自己忘了呢?還是我當初根本就是在亂唱?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6:12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10月16日
布蘭詩歌_歌聲再起
記於2006年10月15日
「布蘭詩歌」不愧為20世紀最通俗的曲目之一,慕尼黑交響樂團才剛剛換上新指揮Georg Schmöhe,就打算在12月再度演出這個曲目。顯然因為上次大學合唱團跟他們合作時的表現得還不錯,所以這次他們又要找我們合唱團在原場地再合作一次。不過這次他們還有另外再找三個小合唱團過來,看來是要按照Carl Orff樂譜的完整聲部編制再來玩一場大規模震撼的表演秀。就連網路售票系統裡的說明都要特別強調:這次一共有四個合唱團一起表演。
當我獲知這個消息時,心中掙扎不已,猶豫著要不要參加。一方面,再唱一次的話,除了可讓我對這個曲目更加熟悉外,還能讓我再享受一次Gasteig愛樂廳的專業表演場地;另一方面,人的時間本來就有限,拿去唱歌,就會少了時間看書,問題是我要唸的書都已經要唸不完了啊!這該如何是好呢?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6:55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10月15日
布蘭詩歌_正式演出
記於2006年9月5日
團練完後,我先回家休息片刻,好儲備一點精神與氣力以應付晚上的演出,之後才換好服裝出門前往Gasteig去。
男生的演出服裝是黑色西裝、黑皮鞋、黑襪子、黑領結與白襯衫;女生則可穿任何一種黑色衣物,只要上半身部分有蓋住肩膀、下半身部分有超過膝蓋即可。反正一切服裝的基本色都是黑的就對了。由於服裝都是團員各自準備的,沒有統一格式,所以現場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繽紛的」組合方式,稍微遊走在規定範圍邊緣者,也沒關係。
我自己則是中規中矩穿著一套從台灣帶過來、特別訂做的黑西裝。那套西裝當初是為了來德國「晉見」教授而準備的正式服裝。因為我之前曾道聽塗說得知德國人很重視正式場合的服裝,所以為了怕到時因穿著太過輕鬆隨便而失禮,特別準備了一套秋冬裝帶過來。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由於我第一次見指導教授時是在夏季正熱的時候(而且是在法國那邊熱死一堆人的那年),所以我那套西裝也就沒有穿出來給老闆看。之後我看到同學們討論課作報告時的穿著雖然會稍微慎重一點,但也沒有嚴肅正式到多誇張的地步,因此平常也就更安心地穿一般休閒服上課。結果我穿這套西裝出來上場演出的次數反倒還比我穿去參加正式學術場合的次數要多得太多,真是有趣。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8:49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10月14日
布蘭詩歌_第四次團練
記於2006年9月5日今天下午兩點進行最後一次的團練,地點就在晚上的演出場地,亦即慕尼黑的藝術文化中心(人稱「Gasteig」)裡面最大的音樂廳――愛樂廳(Philharmonie)。由於我的身體仍未從前幾天的疲憊中恢復過來、而且鼻子過敏的症狀也還在,所以出門前又再吞一顆斯斯鼻炎膠囊,以免等一下鼻子又在發癢。所以不用想也知道,我一定是頭腦昏沉地踏進Gasteig的後台裡。不過這樣也好,以免讓我今天會太過於興奮。
這個表演場地,我先前只來過一次。那是今年1月初的事情。當時是慕尼黑大學為了紀念反納粹學生組織「白玫瑰」(Weisse Rose),特地請Christian Thielemann指揮的慕尼黑愛樂(Münchner Philharmoniker)專程為「家無恆產的」大學生們演出一場低價位音樂會,票價一律10歐元,曲目則是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交響曲「變形」(Metamorphosen)以及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第四號交響曲(Symphonie Nr. 4 e-Moll op. 98)。我當時一聽到這個消息就馬上跑去學校買票,運氣不錯,買到正前方第三排的位置,視野與臨場感都超好。不過,據某愛樂迷的說法,Gasteig愛樂廳第四排之後幾排的座位才是最好位置。儘管如此,我那天能坐到那麼前面聽音樂會,就已經很滿足了。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9:29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10月13日
布蘭詩歌_第三次團練
記於2006年9月4日
這幾天有朋友來訪,暫時借住在我家裡。幾乎每天從早到晚我都得陪著,所以並沒有什麼機會在家好好加強練習「布蘭詩歌」。更慘的是,這幾天鼻子過敏的症狀突 然也變得嚴重起來,一直打噴嚏,以致於注意力無法集中。總之,在身體疲憊兼微恙的情況下,我今天傍晚去練唱前,就已預料到自己的表現肯定不會有多好。
我出門前還特別吃了一顆斯斯鼻炎膠囊,為的就是避免在練唱時因頻打噴嚏而影響到他人。雖然它的藥效不比平常吃的抗過敏藥強,但已足夠讓我撐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只不過它也有同樣令人頭腦昏沉的副作用,以致於會減緩我唱歌時的反應速度。可以想像我今天看起來一定更像是隻呆頭鵝。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21:40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10月11日
布蘭詩歌_向最美麗致敬
記於2006年9月3日
這首歌曲標題為「Ave formosissima」。按照字典的說明,「ave」是問候用語,「formosissima」則是形容詞「formosa(美麗的)」的最高級。所以合起來,就是意指「祝福那最美麗的!」。
相信耳尖的人馬上就會發現到,這「Formosa」不就是台灣早年的名稱嗎!?沒錯!台灣以前被葡萄牙人稱為「美麗之島(ilha Formosa)」,中文取其音譯為「福爾摩沙」。而這裡的「formosa」之字根正是源自於拉丁文。
待這首歌曲結束後,就又接著轉回去唱第一首命運女神之歌。所以今天應該就是「布蘭詩歌DIY伴唱教材」所準備的最後一堂課了吧!那麼就讓我們最後跟著以下影音一起齊聲高唱,以向最美麗的島致敬!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7:55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10月1日
As It Is in Heaven
合唱團的故事之所以會讓人感動,是因為合唱能讓人的心對彼此敞開。在敞開心扉的那一瞬間,大家的聲音才能融合在一起。恰恰正在此時,我們確認了人間真的存在著真誠相待的片刻。那是個非常奇妙的片刻,儘管人生難得幾回有。我相信,只要曾經有過那種體會的人,就不會真正陷入悲觀主義的泥沼。他/她會知道,縱使世間險惡狡詐無窮,但這絕對不是因為人完全沒有能力去超越它,而只在於人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然,他/她也不會過度樂觀,以為一切困噩環境都能瞬間轉變成美麗新世界,但是他/她還是會認為那樣的機會是值得追尋的。
2004年瑞典的一部影片「As It Is in Heaven(如在天堂)」,很漂亮地把這個境界給表現出來。故事講一個從小有音樂天份的名指揮家Daniel Daréus,音樂會一直滿檔,直到有一次在音樂會中心臟病發,決定告離樂壇,回到童年曾住過的一個偏僻小鎮。他因緣際會地當上小鎮裡的教會合唱團指揮,將那個本來音樂水準平庸的小團給帶了起來,並讓團員在音樂中逐漸找到自己、一個能告別過往不幸的自己。而在這過程中,他也找到了自己,完成了他的夢想:表演出讓人心敞開的音樂。
他認為要做到這點並不難,只要每個人都先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即可。這點其實不光適用在人聲合唱裡,也適用在人生其他地方。因為唯有先了解自己,才能知道如何配合別人;那不是在委屈求全,而是要找到一個既能誠實面對自己,又能對他人敞開心胸的方式。Daréus是如此跟教會合唱團員們說的:「一切都從傾聽開始。不妨想像一下,其實所有的音樂早已都在某處,高高在上,到處顫動著。而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傾聽,準備好去把它從上頭取下來。所有人都有其基本音調。每個人自身裡有有這個屬於自己的音。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去找到它。」於是,大家就各自發出聲音,慢慢找到自己適合的音,同時各自也慢慢找到了能夠彼此產生合聲的音。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9:56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聽人唱歌
2007年9月15日
布蘭詩歌_歡樂嬉戲
雖然玩遊戲就是要能樂在其中,才會讓人覺得好玩,但若是在遊戲當中不求精進的話,有時玩久了也是會膩。因此一個好玩的遊戲往往也需要有個棋逢對手之人來刺激一下,以提升自己的鬥志,繼續鑽研遊戲技巧。這時,面對他人之挑戰雖也會帶來一些壓力,但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樂趣。正是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啊!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7:33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9月8日
流浪者計畫
記於2006年9月11日
流浪是為了認識自己,因為越是面對異己,才越能看到自己。
流浪是為了成長,因為在不受呵護的環境裡,方能盡情發展。
流浪是為了回家,好讓嶄新的自己,能再度扎根深入故土裡。
林懷民在2004年將他獲得的行政院文化獎獎金捐出,並向各界廣為募款,成立了所謂的「流浪者計畫」。他希望藉此能讓更多人有機會去流浪,去體驗另一種生命形態與文化氛圍,藉以豐富自己,就像他30年前所經歷過的情形那樣。而這個計畫的執行迄今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並且堅持只獎助到亞洲流浪的藝術創作者,獎助項目包括8-15萬的獎金、經濟艙來回機票、簽證費以及旅遊保險。真是一個讓人心激昂的計畫!
儘管流浪一詞帶著浪漫的泛音,但這絕不是迪斯奈童話式的浪漫。事實上,流浪並不是觀光。流浪是要把自己冒險拋到一個充滿各種未知因素的異鄉,而不是乖乖按照導遊規劃好的「安全路線」去遊走。因為它的目的是要去體會真正活生生的風土民情,而不是去偷窺新奇的俗民表演。所以,流浪必定是一種非常密集的異地生活體驗、一種會在自己生命中留下印跡的生活型態。它不需要靠著拿出「曾到此一遊」的照片或錄影來證明自己,因為流浪者整個人的突然轉變就足以說明一切。浪人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而是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在外邦經歷了轉化過程的新人。這就是自我成長的辯證法。
其實,出國唸書何嘗不是一種流浪。因為到陌生國度去留學,也是一種將自己拋入異鄉以尋求自我成長的旅程,而且是一段既漫長又痛苦的蛻變之旅。凡是帶著「觀光」心態去留學的人,最後要嘛就胎死腹中,要嘛則是退化成四不像。因為他們之前並不知道:流浪不是只需要準備旅費就夠了,它還需要勇氣與毅力才行。所以想要出國唸書的人,最好還是先擬定一份流浪者計畫,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已經準備好要出航了。
[延伸觀賞]
天下雜誌採訪林懷民的影片「新流浪者之歌」。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7:29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浪人之歌
2007年9月6日
布蘭詩歌_第二次團練
記於2006年8月30日
第二次團練,練習時間從傍晚7點開始,到9點半為止。練習地點仍舊是在學校大禮堂的前台上,亦即大學合唱團每個學期末開演場會的場地,如左圖所示。本次練習的目標僅是要將合唱團演唱的部分再整個修過一遍而已。我猜,可能要等下周一第三次團練時,我們才會有機會跟獨唱合一遍吧!?
今天來帶唱的仍是代班的指揮,不過卻比上次代班的指揮還要更年輕點,約才20出頭的樣子,看起來倒是挺有經驗、也頗有架式的。至於原來的合唱團指揮,則是因為他太太上個星期五才剛生產完,初為人父的他想跟家人多聚聚,所以請託他音樂學院的朋友們來幫忙代班。(若想查看合唱團指揮個人資料的話,可按這裡,之後再點選「Chorleiter」即可。)
代班指揮這次除了仍要求我們咬字清楚、輕重音分明之外,另外還特別注意各曲子之間的銜接處,以及清唱時的音準問題。經過上次的挫敗教訓,我在家裡頭又多練習了一下,所以今天唱歌的狀況也比較有改善,除了第 14首飲酒歌的唸歌速度依舊跟不上大家,其他的部分則已熟稔多了,儘管仍有唱錯音或唸錯詞的情形,但基本上還勉強可以應付。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0:08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9月5日
Les Choristes
今天「看電影學德文」課程是看一部2004年法國片「合唱團(Les Choristes)」,德文片名則翻譯做「Mathieu先生的孩子們(Die Kinder des Monsieur Mathieu)」。這齣電影是在講一個有關童年的溫馨小故事,更正確地說,是在描述一段有關一個兒童合唱團的童年回憶。雖然我以前就曾跟巷口的DVD出租店借過這部片子來看,今天再看一次依舊還是感動不已,尤其讓我不禁又回想起高中參加合唱團的那段狂狷、重情又敏感的青澀時光。
電影裡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間管教十分嚴厲(或者說暴力)的男生寄宿學校「Fond De L'Étang」裡。新來的導護老師Clément Mathieu被校長分派去帶一個放牛班。自許為音樂家的Mathieu不願延用校長以暴制暴的教育手段,而是將那群難以管教的孩子們組織成一個合唱團,讓他們透過音樂來陶養心性。他這個合唱教育實驗頗為成功,並刺激他為此創作出幾首合唱曲來。另外,他還在教小孩子唱歌的過程中,意外從中發掘出一個頗有唱歌天份的小孩Pierre Morhange。他鼓勵少年Morhange往音樂這條路發展,並且也強力建議其母親將之送到音樂學校去。後來這個孩子成為有名的樂團指揮,跑到美國去發展。Mathieu則因校舍縱火事件受校長遷怒而遭開除,之後默默無名一生,僅留下一本記事本,記下當時那段感人的日子。
這真的是一部內容既勵志又溫馨的電影,再配上童聲合唱團純淨的歌聲,更加賺人熱淚。值得推薦給喜於懷舊之人士觀賞。劇中最有名的一首歌就是「Vois sur ton chemin」,再來大概就是「La Nuit」。以下且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含有這兩首歌曲的電影片段(法語原聲版):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22:10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聽人唱歌
2007年9月4日
布蘭詩歌_猶豫不決
第21首曲子是由女高音獨唱,旋律簡單又優美,描繪著少女許身前的猶豫不決的心情。這首歌曲需輕聲唱,方能唱出那種甜美感,讓聽眾彷彿整顆心都要溶化掉一般。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8:03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8月25日
布蘭詩歌_來去唸歌
記於2006年8月27日
這首曲子要分成兩個團來唱,一大一小,每個團都有四歌聲部,前後呼應,以造成一種對話效果。不過若節奏抓得不好的話,很容易唱壞掉。
現在再仔細看「布蘭詩歌」,發現其中有不少曲子都像在唸歌,而不像在唱歌。由於唸歌更需要的是咬字清楚,而這恰恰是我目前的弱點,真不知該如何克服此問題?
猶記得初次加入這個大學合唱團時,要先試唱一段德弗札客(Dvořák)的安魂曲。我雖然音符還跟得上,但拉丁文歌詞就跟不太上,很多子音都被吞掉。試唱完後,指揮還安慰我一下,說就連德國人也不一定能馬上唸出那些拉丁文,叫我以後多練習即可。咳!幾年下來了,我還是沒什麼長進。真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啊!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8:50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8月23日
布蘭詩歌_第一次團練
記於2006年8月26日
等了一個月,今天終於拿到了「布蘭詩歌」的鋼琴伴奏譜!不過需先註明一下,它長得可不是左圖那個樣子喔!左圖是我從網路上抓下來的「布蘭詩歌」總譜,也就是有包括管弦樂在內的樂譜,全新的在Amazon.de要索價24.9歐元。至於我手上的鋼琴伴奏譜則長得比它還要花俏得多,封面是灰白交雜、大理石色澤的光面,上頭還多畫了個命運之輪的圖樣。這樂譜是合唱團的譜務幫忙團購的,一本要20歐元。
由於以往幾次合唱團買譜的價位都在14、15歐元,而這次竟又貴了5元,難怪我看到有更多團員為了省錢而自己影印樂譜。我暗自粗估了一下。整份鋼琴伴奏版樂譜約130頁,若以A4影印一張0.05歐元計算,總共只要花6.5歐元即可打發。價錢相較之下真的還挺大的。不過,我個人一向比較偏好裝訂好的書,而非一張張散裝的影印資料,因為這樣比較容易保存與取用。我本來之前也有考慮到網路上買本二手的樂譜,但因為我這陣子操煩太多事情,若能讓自己減少點奔波之苦,儘管多開些錢還是可以接受,所以也就不考慮此可能性。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9:54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8月22日
布蘭詩歌_男孩與女孩
第十九首,雖只有男生唱,但需要再細分成三個聲部。
當初我一時興起做這個DIY伴唱教材,有一搭沒一搭地做到這首歌曲時,早已欲振乏力。幸好現在因緣際會又重新拾起,繼續多補上一點,才讓我得以再回顧一遍整個曲目,從而對其又有了多一點點的認識。善哉!善哉!
第十九首:當男孩與女孩(Si puer cum puellula)
拉丁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Si puer cum puellula moraretur in cellula, felix coniunctio. Amore suscrescente pariter e medio avulso procul tedio, fit ludus ineffabilis membris, lacertis, labii | 當男孩與女孩 逗留小房間裡 快樂交連一起 | Wenn Knabe und Mägdelein Verweilen im Kämmerlein Seliges Beisammensein! Wächst die Liebe sacht heran Und ist zwischen beiden alle Scham Gleicherweise abgetan, Beginnt ein unaussprechlich Spiel Mit Gliedern, Armen, Lippen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9:30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8月21日
布蘭詩歌_我心深處
終於第十八首曲子又輪到有合唱團獻聲的部分了!不過當初我並未為其做影音伴唱教材,可能是因為聲部所負責的部分不太困難,所以就偷懶沒做吧!真是罪過!罪過!現在趕緊偷偷補上!
從第十五首曲子一開始的歌誦愛情,到第十六首自訴為情所苦,接著第十七首純情表達愛慕之心,現在則開始想入非非了。到底它要講什麼,大家心知肚明,放在心裡深處就好,這裡就不明講了。
第十八首:在我心中(Circa mea pectora)
拉丁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Circa mea pectora multa sunt suspiria de tua pulchritudine, que me ledunt misere. Ah! Mandaliet, Mandaliet min geselle chumet niet. | In meinem Herzen Sind viele Seufzer, Weil du so schön bist: Davon bin ich ganz wund. Ah! Manda liet, Manda liet, Mein Geselle Kommet nicht. | |
Tui lucent oculi sicut solis radii, sicut splendor fulguris lucem donat tenebris. Ah! Mandaliet Mandaliet, min geselle chumet niet. | Deine Augen leuchten Wie Sonnenstrahlen, Wie der Glanz des Blitzes Die Nacht erhellt. Ah! Manda liet, Manda liet, Mein Geselle Kommet nicht | |
Vellet deus, vallent dii quod mente proposui: ut eius virginea reserassem vincula. Ah! Mandaliet, Mandaliet, min geselle chumet niet. | Gebe Gott, geben´s die Götter, Was ich mir hab vorgesetzt: Daß ich ihrer Jungfernschaft Fesseln noch entriegle. Ah! Manda liet, Manda liet, Mein Geselle Kommet nicht.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9:01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8月19日
鯨騎士
各位好!又到了我看電影學德文的時間。今天我看了一部2002年的得獎片子,片名叫做「鯨騎士(Whale Rider)」,故事改編自紐西蘭毛利人作家Witi Tame Ihimaera-Smiler的同名小說,導演則為Niki Caro。
這部片子談的是現代毛利人(Māori)在承傳其文化時所面臨到的種種衝突,以一位不被老酋長期待出生的小孫女Paikea為主角,訴說其嚴厲的祖父無法拋棄傳男不傳女的習俗,一直不願承認孫女的超凡能力,直到她最後偷偷完成了成為酋長所必須通過的一切考驗後,老酋長才恍然大悟,將領導族人的權炳交給12歲的Paikea。整個片子的最後高潮是Paikea騎鯨的一幕,頗震撼人心。
據說,《鯨騎士》的原作者本來就是要寫個讓女孩子當英雄的故事,不知是否因為這個故事暗含著女性意識的關係,所以由新銳女導演Niki Caro來拍攝就更易讓人動容。若看倌想深入了解此電影的相關資訊的話,可參見此網頁的介紹。另外,《鯨騎士》這本小說的中譯本去年也已由允晨出版社在台灣出版,可惜我人在國外,暫時無緣拜讀。
不過,在此重要的是介紹歌曲。片中有幾幕是女主角在吟唱毛利人的民族樂曲,頗有悲傷之情。自己聽著聽著,不禁萌生一種奇怪的聯想,覺得好像在聽台灣原住民音樂的哀調版。我是見識淺薄,聽的音樂也不多,所以也不知我這樣的感覺是否有道理,只能請大家親自聽聽看以下片段中唱歌的部分,再來討論囉!
[P.S.: 雖然網路上能找到的影片片段都是英文版本,而不是我所看的德文配音版,不過因為歌曲的部分都是保留原音,所以在此並沒有實質差別。]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8:06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聽人唱歌
2007年8月18日
布蘭詩歌_紅衣女孩
連著好幾首歌都沒有合唱團的事,所以當初團練時就都略過不看。第十七首曲子,是由女高音獨唱,歌誦紅衣女孩。
第十七首:亭立女孩(Stetit puella)
拉丁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Stetit puella rufa tunica; si quis eam tetigit, tunica crepuit. Eia. | 亭立女孩 身著紅裳 誰若碰它 唏嗦作響 哎呀! | Stand da ein Mägdelein in rotem Hemd. Wenn man dran rührte, Knisterte das Hemd. Eia! |
Stetit puella tamquam rosula; facie splenduit, os eius fioruit. Eia! | 亭立女孩 宛如玫瑰 臉放光彩 唇似花開。 哎呀! | Stand da ein Mägdelein Gleich einem Röslein. Es strahlte ihr Antlitz Und blühte ihr Mund. Eia!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0:14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8月12日
布蘭詩歌_日日夜夜
第十六首曲子,由男中音獨唱,轉音的部分難度頗高,訴說著男人為情所苦而日夜煎熬。
第十六首:日夜與一切(Dies, nox et omnia)
拉丁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Dies, nox et omnia michi sunt contraria; virginum colloquia me fay planszer, oy suvenz suspirer, plu me fay temer. | 日夜與一切 均與我作對 少女的閑聊 令我目淚流 既多次歎息 又更加恐懼 | Tag, Nacht und alles Ist mir zuwider. Plaudern der Mädchen Macht mich weinen Und vielmals seufzen Und fürchten noch mehr. |
O sodales, ludite, vos qui scitis dicite michi mesto parcite, grand ey dolur, attamen consulite per voster honur. | 夥伴們!開個玩笑吧! 你們說說所知道的吧! 原諒我這愁眉苦臉人! 我的痛苦好大啊! 幫我出個主意吧! 你們說老實話吧! | Freunde! ihr scherzt! Ihr sprecht, wie ihr´s wißt! Schont mich Betrüben! Groß ist mein Schmerz. Ratet mir doch, Bei eurer Ehr´! |
Tua pulchra facies me fay planszer milies, pectus habet glacies. A remender statim vivus fierem per un baser. | Dein schönes Antlitz Macht mich weinen viel tausend Mal Dein Herz ist von Eis. - Mach´s wieder gut! Ich würde lebendig sogleich Durch einen Kuß.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6:49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7月30日
布蘭詩歌_愛神
「布蘭詩歌」第15首是由兒童聲部跟女高音來對唱,歌誦愛神。
第十五首:愛神處處飛(Amor volat undique)
拉丁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Amor volat undique, captus est libidine. Iuvenes, iuvencule coniunguntur merito. Siqua sine socio, caret omni gaudio; tenet noctis infima sub intimo cordis in custodia: fit res amarissima. | 愛神處處飛 為慾望所縛 少男與少女 應得結連理 妹若無郎配 歡樂全成空 孤獨守深夜 內心深處裡 有如受監禁 最苦莫若此 | Amor fliegt überall, Ist ergriffen von Verlangen. Jünglinge und Jüngferlein Finden sich, und das ist recht! Wenn eine keinen Liebsten hat, So ist sie aller Freuden leer, Muß verschließen tiefste Nacht Drinne in ihres Herzens Haft. Das ist ein bitter Ding.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1:19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7月24日
布蘭詩歌_酒店狂歡
記於2006年8月16日
其實我很少喝酒,就算是喝,也很少喝超過一瓶啤酒的量。喝最多的時期應該是在當兵的時候,但是說多也沒有幾次,主要都是被部隊裡的學長們拖去的。(部隊裡的習慣是,只要是階級比我高、但又沒有高太多的,都一律稱學長。)其中最糗的一次應該是我的師傅退伍前那次。(部隊裡的習慣是,稱呼我所負責職務的前任負責人為師傅。)
那天為了慶祝我的師傅退伍,幾個志願役軍官的學長請了例假,義務役的(包括我)則要嘛請例假、要嘛請散步假,約好一夥人當天晚上在營區外的餐廳吃頓飯。席間當然是免不了要喝酒、敬酒。由於我的師傅不太會喝酒,我就幫忙擋了幾杯,再加上按規矩當學弟的人可是要向每位學長都敬上一杯才行,所以一兩輪下來,也不知到底喝了多少杯。我雖迄今還沒有喝醉的紀錄,但是從小一喝酒就會整個臉脹紅的情形可是一點都沒變。宴席結束後,我獨自一個人走回營區,因為我那天只有請散步假,所以還得回去參加睡前的晚點名。那天不巧剛好是龜毛指揮官主持晚點名。更加好死不死的是,平常幕僚們按照官階排隊點名時,我總是遠遠掛在排面最尾端,但這次卻因為一大堆學長都放假走人,結果我往前遞補,以致於剛好站在指揮官面前。指揮官迎面就看到我紅通通的樣子,半調侃地質問道:「XX官,你是不是跑去喝酒了?滿臉通紅的!」我也不知當時是突然哪根筋學會轉了個彎,儘管滿嘴酒氣、卻仍理直氣壯地回話說:「報告指揮官!是過敏!」呵呵!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不過指揮官也沒當面拆穿,只是點完名後把我叫到一邊去,嘴酸酸地數落了一句說:「你讓我很失望!」隔兩天,當我那更龜毛、眼線眾多的直屬長官休完假回營後,倒也沒因此來特別釘我,所以也不知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不知曾發生過此事。後來由於部隊裡的任務越來越吃重,我也就更沒有時間去擔心這件事,其也就如船過水無痕般被我淡忘。
今日突然回想起此事,憶起我當時的反應,不禁噗吃一笑。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8:15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7月22日
布蘭詩歌_懶人修道院
記於2006年8月14日
這是一首在歌誦懶人的詩歌。歌中的懶人修道院位於「懶人國」(Schlaraffenland),後者則是德國民俗故事中一個杜撰的國度。猶記以前德文語言班的老師曾跟同學們介紹過這個故事,可惜我現已找不到當時的教材,可能是考過語言考之後就被我清理掉了。以下則是我在德文維基裡找到的說明節譯:
住在懶人國裡的人,都不用工作,整天無所事事,光是閒躺即可。其若是肚子餓的話,伸手即可取得食物、飲料來享用。譬如:河裡流的是牛奶、蜂蜜或美酒;烤熟的動物在身邊跑來跑去;房子是蛋糕作的;地上的石頭是乳酪作的。反正就是吃飽了睡,睡飽了吃。對這個國度的人民來說,享樂才是人最偉大的德行,而工作與勤奮反倒才是罪大惡極。還有一點,如果他的老婆不夠年輕漂亮的話,不但可以把她換掉,而且還能獲得國家的補貼金。
雖然這個民俗故事反映出人類追求安逸的慾望。但就我個人而言,對於這種什麼事都不做、只要吃喝等死的烏托邦生活實在沒什麼興趣。我寧願活在需要工作才能生存的世界裡。因為自己認真做完一件事,心中會有一種成就感;看人認真做完一件事,心中就會有一種感動。就是這麼簡單。就像演唱這個曲子一樣,合唱的部分只要一直認真唱Wafna就好。超簡單!
不過,我查了半天,還是不知道Wafna是什麼意思?不知道有誰可指點我一下?
第十三首:我是修道院院長(Ego sum abbas)
拉丁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Ego sum abbas Cucaniensis consilium meum est cum bibulis, et in secta Decii voluntas mea est, et qui mane me quesierit in taberna, post vesperam nudus egredietur, et sic denudatus veste clamabit: Wafna, wafna! quid fecisti sors turpassi Nostre vite gaudia abstulisti omnia! Wafna, wafna! Ha, Ha! | 我是懶人修道院長 我和酒鬼們齊聚會 我心隸屬賭徒教派 誰一早上酒店找我 保證晚上裸身離開 剝光衣褲如此大喊 Wafna! Wafna! 怎會有此楣運? 我輩人生樂趣 已遭剝奪殆盡! Wafna! Wafna! 哈哈! | Ich bin der Abt von Cucanien, Und meinen Konvent halte ich mit den Saufbrüdern Und meine Wohlgeneigtheit gehört dem Orden der Würfelspieler Und macht einer mir morgens seine Aufwartung in der Schenke, Geht er nach der Vesper fort und ist ausgezogen Und also ausgezogen, wird er ein Geschrei erheben: Wafna! Wafna! Was hast du getan, Pech, schändlichstes? Unseres Lebens Freuden hast du Fortgenommen alle! Wafna! Wafna! Ha, Ha!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9:51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7月16日
布蘭詩歌_燒烤天鵝
記於2007年8月13日
有沒有搞錯?燒烤天鵝!?
不好意思!我見識淺薄,這還真的是第一次聽過天鵝也可被拿來佐餐。雖然我有聽過「賴蛤蟆想吃天鵝肉」,也有吃過鵝肝醬、鵝肉,但是從沒想過天鵝也是可以吃的。慚愧!慚愧!偷查一下網路,才知道天鵝肉大餐被西方視為一道高級的菜色,象徵高貴與豐盛。
傳說天鵝赴死之前會發出悽美的絕叫,此即被稱為「天鵝之歌」。(至於傳說的出處,則還有待查。)音樂界裡遂也以此稱呼大師們的死前遺作,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舒伯特死後編輯而成的「天鵝之歌」莫屬。我前幾天還在網路上不小心聽到它其中的一條曲子,非常優美,可惜忘了紀錄下網址,否則一定會把它連結過來,和諸位分享。
之前,我還曾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把某國國家主席第四次訪問美國之旅稱為「天鵝之歌」,當時看了真讓人感到啼笑皆非。我對於過度恭維式的譬喻,實在不敢領教。不過,該不會那個使用此譬喻的記者,表面上看似在拍馬屁,其實是採用諷刺手法,而其心中所想的恰是「布蘭詩歌」裡的這首燒烤天鵝之歌吧?!哈哈!
[延伸閱讀]
有關舒伯特的歌曲集:賴偉峰_無法不駐足的景點
第十二首:曾經悠游湖中(Olim lacus colueram)
拉丁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Olim lacus colueram, olim pulcher extiteram, dum cignus ego fueram. Miser, miser! modo niger et ustus fortiter! | 曾經悠游湖中 曾經生得美麗 當我是天鵝時。 可憐!可憐! 此刻焦黑 烈火燒烤中! | Einst schwamm ich auf den Seen umher, Einst lebte ich und war schön, Als ich ein Schwan noch war. Armer, armer! Nun so schwarz Und so arg verbrannt! |
Girat, regirat garcifer; me rogus urit fortiter; propinat me nunc dapifer, Miser, miser! modo niger et ustus fortiter! | 廚師將我翻覆轉 烈火將我燒烤盡 侍者已將我備妥 可憐!可憐! 如今焦黑 烈火燒烤中! | Es dreht und wendet mich der Koch. Das Feuer brennt mich sehr. Nun setzt mich vor der Speisemeister. Armer, armer! Nun so schwarz Und so arg verbrannt! |
Nunc in scutella iaceo, et volitare nequeo dentes frendentes video: Miser, miser! modo niger et ustus fortiter! | 此刻靜臥碗盤上, 不再能夠高飛翔 瞧人咀嚼格格響。 可憐!可憐! 如今焦黑 烈火燒烤中! | Jetzt liege ich auf der Schüssel Und kann nicht mehr fliegen, Sehe bleckende Zähne um mich her! Armer, armer! Nun so schwarz Und so arg verbrannt!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7:30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7月14日
布蘭詩歌_我心熾熱
「布蘭詩歌」第11首,又是男中音獨唱曲,合唱團在一旁納涼聆聽別人喊燒中。
Dietrich Fischer-Dieskau演唱版:
第十一首:我心熾熱(Estuans interius)
拉丁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Estuans interius ira vehementi in amaritudine loquor mee menti: factus de materia, cinis elementi similis sum folio, de quo ludunt venti. | 我心熾熱 憤怒填膺 滿懷苦楚 心中自語 物質所造 塵土為基 我如落葉 與風嬉戲 | Glühend in mir Von heftigem Ingrimm Sprech ich voller Bitterkeit Zu meinem Herzen: Geschaffen aus Staub, Asche der Erde, Bin ich dem Blatt gleich, Mit dem die Winde spielen. |
Cum sit enim proprium viro sapienti supra petram ponere sedem fundamenti, stultus ego comparor fluvio labenti, sub eodem tramite nunquam permanenti. | Wenn es die Art ist Des weisen Mannes, Auf Fels zu gründen Sein Fundament: Gleiche ich Tor Dem Fluß, der dahinströmt, Niemals im selben Lauf sich hält. | |
Feror ego veluti sine nauta navis, ut per vias aeris vaga fertur avis; non me tenent vincula, non me tenet clavis, quero mihi similes et adiungor pravis. | Ich treibe dahin Wie ein Boot ohne Mann, Wie auf luftigen Wegen Der Vogel schweift. Mich binden nicht Fesseln Mich hält kein Schloß, Ich such meinesgleichen, Schlag mich zu den Lumpen. | |
Mihi cordis gravitas res videtur gravis; iocis est amabilis dulciorque favis; quicquid Venus imperat, labor est suavis, que nunquam in cordibus habitat ignavis. | Ein schwerer Ernst Dünkt mich zu schwer. Scherz ist lieblich Und süßer als Waben. Was Venus gebietet, Ist wonnige Müh, Niemals wohnt sie In feigen Seelen. | |
Via lata gradior more iuventutis inplicor et vitiis immemor virtutis, voluptatis avidus magis quam salutis, mortuus in anima curam gero cutis. | Die breite Straße fahr ich Nach der Art der Jugend, Geselle mich zum Laster, Frage nichts nach Tugend. Nach Sinnenlust dürstend Mehr als nach dem Heil, Will ich, an der Seele tot, Gütlich tun dem Leib!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06:40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7月10日
布蘭詩歌_囂想天下
記於2006年8月12日
天下何其大,處處有獨自發展出來的風土特色,可謂無奇不有。然而歷來總是會有一些囂想一統天下的人,硬要把這些多元文化都給一元化。基本上,這些人要嘛是窮兵黷武的狂人、要嘛是失心喪情的瘋子,其共同點都是會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詭辯說辭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譬如明明是主動派兵攻擊鄰國,卻辯稱這是在維護和平。倒是寫下《布蘭詩歌》的浪人們,則看破了這一切虛浮妄念,開心唱誦著:寧抱美人,不抱江山。
講到「囂想天下」,突然心血來潮想在此岔題一下,約略談談何謂「囂想」。個人管見認為,這個現今看似通俗的辭彙,其實是很古雅的、意象豐富的表達方式。所謂「囂」者,音為許驕反切(出自顏師古注解《漢書》),本義為喧嘩之聲,衍伸出「不安分」、「輕狂傲慢」、「虛浮不實」之義。譬若:
1.《資治通鑑》〈宋孝武帝紀,大明二年〉:「於是囂風遂行,不可抑止」。「囂風」者,不安靜、不安分之民風。 2.《三國志》〈蜀書,彭羕傳〉:「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囂然」者,傲慢輕狂的樣子。 3.《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鎮靜頹風,軌訓囂俗」。「囂俗」者,虛浮不實的習俗。
今日所言「囂想」,即彙整了上述諸義,意指人亟欲求索超出本份所應得之物,而心中想望之念頭雜然喧囂。證諸楊倞註解《荀子》〈解蔽篇〉中「虛壹而靜」一段,曰:「不蔽於想象囂煩而介於胸中以亂其知,斯為靜也。」似亦可會通此義!
(後記:YouTube再怎麼神通,也是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時候。由於先前沒有人把第10首的影音檔放上去,所以在此曾暫時連結在網路上所找到的兩個音樂檔,一個是旋律mid檔,另一個則是演唱轉錄的mp3檔。不過,等了一陣子後,還是終於等到有人把影音檔放到YouTube上了。哈哈!)
第十首:若天下都是我的(Were diu werlt alle min)
中世紀德文原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Were diu werlt alle min von deme mere unze an den Rin des wolt ih mih darben, daz diu chunegin von Engellant lege an minen armen. | 若天下都是我的 從大海到萊茵河 我也甘願放棄它 只要天使國女王 躺在我的臂彎裡 | Wäre auch die Welt ganz mein Von dem Meer bis an den Rhein, Gern ließe ich sie fahren, wenn die Königin von Engelland Läge in meinen Armen.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20:33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7月9日
布蘭詩歌_圓舞曲
「布蘭詩歌」第九首名為「圓舞」。之前我也沒有替這個曲子做DIY伴唱教材,已不記得當時的原因是什麼了。現在亦一併補上。
其實,跳舞不光是讓人隨著音樂節奏、依照特定肢體運行規律來運動而已,它也是一種社交活動的形式。在很多民族文化裡,常常可看見人們會圍成圓圈跳舞;這似乎是民俗舞蹈的雛型結構。因為是圍成圓圈,所以男女舞者們能夠看到彼此,看順眼的話就可偷偷眉目傳情。不過它也不是從頭到尾都保持著圓形,而是會間或拆開以重新組成另一個圓,於是男男女女們也就趁此機會於彼此穿梭中碰觸肌膚以激發情慾。有趣的地方是,民俗舞蹈本身因為有一定的舞步規範,故也會帶來一種節制力,使得男女舞者不會任意踰矩而演變成在演出一場活春宮。
就此看來,舞蹈這種社交活動毋寧是為諸多社會所認可的一種讓世俗男女得以抒發情感的正當管道,以免心理壓抑太久讓性格最後都變了樣,毋怪乎世俗詩人也要來歌誦一下舞蹈不可!
第九首:圓舞(Reie)
中古德文 | Sprache的中文亂譯 | 現代德文翻譯 |
Swaz hie gat umbe, daz sint alles megede, die wellent an man allen disen sumer gan! Ah! Sla! | 所有少女都 在此跳圓舞 整個夏天都 不需要男人 | Was hier im Reigen geht, Sind alles Mägdlein, Die wollen ohne Mann Diesen ganzen Sommer gehn. |
Chume, chum, geselle min, ih enbite harte din, ih enbite harte din, chume, chum, geselle min. | 來來來!我的男伴! 我等著你來喔! 我等著你來喔! 來來來!我的男伴! | Komme, komme, Geselle mein! Ich erwarte dich so sehr, Ich erwarte dich so sehr. Komme, komme, Geselle mein! |
Suzer rosenvarwer munt, chum un mache mich gesunt, chum un mache mich gesunt, suzer rosenvarwer munt | 甜蜜粉紅唇 快來讓我爽 快來讓我爽 甜蜜粉紅唇 | Süßer, rosfarbener Mund! Komm und mache mich gesund! Komm und mache mich gesund, Süßer rosafarbener Mund! |
Swaz hie gat umbe daz sint alles megede, die wellent an man allen disen sumer gan! | 所有少女都 在此跳圓舞 整個夏天都 不需要男人 | Was hier im Reigen geht, Sind alles Mägdlein, Die wollen ohne Mann Diesen ganzen Sommer gehn. |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21:43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奧福_布蘭詩歌
2007年7月6日
Sister Act
為了學德語,我有時會去借一些DVD電影來看,因為德國的DVD裡除了可以設定選擇德語發音外,還可選擇德語字幕,所以我就可以邊聽對白、邊看字慕。對我來講,這樣會比光聽的效果還要來得好些,因為當我聽到陌生的語音時,可以馬上瞄一下字幕,以確認一下那個詞怎麼寫。
有時我會發現其實我是認識剛剛聽到的那個詞,只不過因為平常都是在書本上碰到它,未曾親耳聽人講過那個詞,以致於自己一時反應不過來。有時候則是我雖不認識那些詞,但因為有字幕之助,從而就對那些生字有更深的印象。因此,就算我不一定能馬上把那些生字記住,也不一定理解其意義,但是比起以前上電影院時把整個片子囫圇吞棗地聽過去的情況,這樣邊聽邊看至少能讓我對電影劇情有更具體、更細膩的理解。
先前我通常是跟街頭的DVD出租店借片子,一部片子租三個小時要收0.8歐元,三到六小時收1歐元。後來自從知道社區圖書館也有大量的片子可供免費外借、且借期長達兩週,我就會每隔一陣子去借幾片回家看。不過因為其DVD影片的借閱流通量既大又迅速,以致於並不是我每次過去都能剛好借到好片。目前我比較偏好借閱的是好萊塢電影,因為它裡面的對話通常會比較通俗一點,劇情也會緊湊一點,這樣觀賞起來比較有被娛樂到的感覺,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話說前一陣子我跟社區圖書館借來兩部DVD影片,是由Whoopi Goldberg主演的老片,即分別於1992及1993年上演的「Sister Act」跟「Sister Act 2」,台灣將其片名翻譯為「修女也瘋狂」。我一連兩天把它們陸續看完,片子故事結構很簡單,就是一名黑人女歌手假扮成修女、當上合唱指揮,徹底改造成功一個唱詩班(音樂班),從而讓一教區(學校)起死回生。雖然以前我在台灣時就曾在第四台裡看過這兩部電影,但是從來沒有從頭看到尾過,所以對它們的印象總是很片段,依稀也只記得第一集中幾個唱歌的橋段,第二集甚至都忘了差不多。所以也很高興能夠趁此次機會去重新看一遍,並回味一下裡面的音樂。在「Sister Act」裡,最有名的曲子是「I will follow him」。不過我比較喜歡的還是「Hail Holy Queen」的編曲。感謝萬能的YouTube,剛好也有人將此曲上傳,所以我就借花獻佛轉貼上來請大家觀賞囉!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16:05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聽人唱歌
2007年7月4日
Bring Him Home
任何一首好的歌曲都會有一種能夠直接觸動人心的莫名力量;它要嘛能激勵人頹圮心志,要嘛能慰藉人無亙苦痛。奇妙的是,這種歌曲的曲調不一定要複雜,歌詞也不是非得要炫麗不可。就此,真正重要的是歌者的個人音色與轉音技巧能夠配合曲風的要求。這時越是簡單的歌曲,反倒是越難唱得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首取自音樂劇「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裡的歌。不過在聽歌之前,且讓我先稍微交代一下該音樂劇之相關訊息。「悲慘世界」改編自19世紀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同名小說Les Misérables。故事一開始的時間場景是設在法國大革命後不久,那時法國的政經局勢就如同今日諸多新興民主國家一樣,還在慢慢摸索如何亂中求序。故事裡的第一男主角Jean Valjean因眼見親人無食止飢,遂偷了塊麵包,結果被判監禁5年,囚犯編號為24601。Valjean於服刑期間曾越獄4次,但均遭逮回而再加長刑期,以致於前前後後共被關19年之久。終於等到刑期服滿出獄,Valjean卻又因有案底在身而求職處處碰壁,所以只能繼續遊走法律邊緣。後來有位神父收容他過夜,他卻趁夜盜竊神父的銀器遠走高飛,但隨即被警方逮到,並送到神父面前。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神父宣稱銀器是他送給Valjean的禮物。這讓Valjean大受感動,遂決定自此隱姓埋名,重新做人。當然,故事並未至此就結束,緊張精采的情節還在後頭。沒看過的人不妨自己去把書買回家慢慢欣賞,看過的人則可把小說再找出來重新回味一下雨果的文筆,我在此就不再細述了。
Also sprach die
Sprache
um
20:52
0
Meinungen
Existenzial: 聽人唱歌